居家健身|把新希望變成新習慣 在家邂逅運動的美好起點

新年伊始,人們總習慣許下希望,彷彿這一年就能因此變得不同、變得更有可能性。其中,「養成運動習慣」正是許多人名單上的願望,然而這樣的目標卻往往如跨年煙火般炫目而短暫,在一陣熱情過後便消失無蹤。

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:下定決心安排每個禮拜運動三次,卻始終找不到有空的時間;甚至已經換好裝備、穿妥鞋子,卻因為瞥見窗外下雨而放棄計畫。

最受樂齡學員歡迎的喬山健康科技Welltivity健身教練陳少偉補充,除了上述原因,對於一些年長者來說,天候不佳還多了一層失足摔倒的擔憂,最後只好重新坐回沙發,什麼改變都沒發生。

喬山健康科技Welltivity健身教練陳少偉分享,新手可以從居家肌力訓練開始累積體能與信心,逐步養成運動習慣。

認識自己,降低門檻避開偷懶陷阱

如果你也曾經因為「找不到空閒時間、懶得踏出家門口」等原因半途而廢,其實你並不孤單,《臨床心理學雜誌》(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) 一份研究顯示,許下新年新目標的人們中,只有不到一半能成功達標。

這樣的結果,背後反映出的正是人類「偷懶」的天性。《原子習慣》一書指出,人們在兩個類似的選項中抉擇時,會傾向選擇花費最少力氣的一方,也就是「最小努力原則」。

因此,一項習慣所需要的能量愈少、做起來愈不費力,養成的可能性愈高。例如,將運動的地點設定在家中,減少出門的繁複流程,正是建立運動習慣的最佳起點。

居家運動門檻低,但如何踏出第一步?陳少偉表示,一切運動的基礎在肌力,無論是到健身房重量訓練、有氧運動或是日常行走,肌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,建議新手可以從簡單的肌力動作開始,例如深蹲、抬腿等,這些動作既容易上手,也不需要特殊器材。

相較於實體課程,居家運動少了專業人員在旁指導,容易發生動作錯誤而受傷的情形。陳少偉分享,在喬山Welltivity的線上課程中,除了會放慢上課節奏,也會提醒學員藉由感受目標肌肉的緊繃感,自我確認是否正確出力,以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。

激勵自己,讓小目標成就大改變

跨出第一步或許困難,但持之以恆更是不易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,成年人每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,讓不少人望而卻步。「其實,分段累積運動量的效果,與一次做完是一樣的。」陳少偉建議,可以設定每次10分鐘、分早中晚三次完成,甚至一次只有5分鐘也行,關鍵在於將大目標拆解成容易執行的小目標,各個擊破,持續累積成就感。

《驚人習慣力》的作者史蒂芬.蓋斯(Stephen Guise)甚至替自己設定了一個超級迷你的目標「每天做一下伏地挺身」,看似毫不起眼,最終卻幫助他養成規律健身的習慣。

由小而大、積少成多,透過不斷「完成目標、建立信心」創造正向循環,最終形成推著我們持續向前的強大驅力。

答應自己,今年一定要說到做到

年復一年,人們對自己許下健康的承諾,因為健康不僅是生命的延續,更賦予我們生活的選擇與自由,讓我們得以陪伴深愛的親友、踏上嚮往的風土、實現未盡的夢想。

陳少偉分享,曾有位學員渴望到歐洲旅遊、登塔眺望風景,卻因為膝蓋關節舊傷不敢成行。於是,他與學員一同設定目標,透過漸進負重鍛鍊肌力,終於在半年後幫助學員一償宿願,憑藉一己之力完成旅途。

另一位「神奇奶奶」則是因癌末化療導致身體極度虛弱,連手拿一公斤沙球站起身都氣喘吁吁。但她並未因此停下腳步,經過八年不斷累積,75歲的她已能舉起超過50公斤的重量,不僅跑贏了病魔,也跑贏了歲月。

2025
年才剛剛翻開新頁,何不試試看新的方法,告別半途而廢的循環,發現新的可能、遇見新的自己。現在,就開始動起來吧!

★在家跟著這樣做★

【本文獲《南山人壽|南山FUN生活|保戶雙月刊 202501》授權轉載,原文:把新希望變成新習慣在家邂逅運動的美好起點

 

★熱門商品推薦★

即刻養成運動好習慣,健體瘦身成效佳👉 點我購買